氣溫驟降,商場里的保暖內衣柜臺一下子熱乎起來。記者了解到,盡管今年保暖內衣的價格不升反降,不過顧客反映,購買保暖內衣并不容易,保暖內衣都把推銷重點放在了面料成分上,顧客最關注的實際保暖性能反倒很少被商家提及。
價格一天降百元
一套保暖內衣究竟值多少錢?恐怕顧客永遠都弄不明白。從幾年前上市之初的數百元一套,到近兩年買一送一,甚至是幾十元一套的大拋售,保暖內衣價格一降再降。
昨天一早,新街口一家商場內,某保暖內衣銷售人員正在把“298元/套”的數字改成“198”,據說就因為“298”的高價位掛了一周只賣出一套,“我們也在積極聯(lián)系廠家,不要只顧品牌形象了,東西賣不出去咋辦啊。”于是昨天一早,這款保暖內衣的價格就成了“198元/套”。
面料讓人看不懂
記者注意到,保暖內衣的銷售人員總喜歡拿面料說事兒,不過真要根據面料決定購買哪種保暖內衣,估計顧客只能越看越糊涂。記者就一家商場出售的保暖內衣面料成分看,就有暖卡、萊卡、彩棉、長絨棉、天蠶絲、羔絨、貂絨等至少十幾種,不過翻看衣服內側的成分標簽,就會發(fā)現這些復雜的面料其實很熟悉,如暖卡的備注就是腈綸,長絨棉就是全棉,貂絨就是超細旦腈綸加氨綸,羔絨就是全棉加不到10%的羊毛,天蠶絲居然就是亞克力。
商家對這些普通面料的解釋似乎更復雜,在某商場,一位銷售人員信誓旦旦地指著一款“里層100%天蠶絲”的保暖內衣告訴記者,“絕對是真絲。”不過當記者拿著另一款只有“10%蠶絲”的保暖內衣時,此人又有了新說法,“天蠶絲是由蠶絲和其他成分加工的,的確沒有蠶絲好。”
保暖內衣不提“保暖率”
兩年前出臺的《針織保暖內衣紡織行業(yè)標準》中就有要求:保暖內衣的保暖率必須達到30%。不過記者走訪了十幾家柜臺,標著保暖率的也不過兩家。一位銷售人員作出如下解釋:所謂保暖率是在實驗室里測出來的,現實生活中不具有指導性。而很多顧客甚至不知道保暖率這回事。不少正在挑選保暖內衣的顧客都說,“憑手感,再掂量價格,保不保暖也只有穿了才知道。”
鏈接:2004年11月1日正式實施的《針織保暖內衣行業(yè)標準》規(guī)定:今后無論使用何種保暖材料,成品外包裝上均須標示“保暖率”及“單位克重保暖率”,凡標稱“保暖內衣”的產品,保暖率不得低于30%,即至少要保證30%的熱能不散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