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
連續(xù)兩日對東莞大朗鎮(zhèn)鎮(zhèn)中心兩條街狂賣洋垃圾毛衣,數量超過百萬件的事情進行了追蹤報道,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國家明令禁止洋垃圾在國內銷售,但洋垃圾毛衣市場還是“購銷兩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巨額利潤,販賣洋垃圾毛衣有著一個完整的利益鏈。
源頭——
走私進來的“洋垃圾”
昨天上午,有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報料,講述了洋垃圾毛衣的來龍去脈。
據介紹,由于國家相關法律嚴格控制洋垃圾毛衣向中國轉移,所以這些毛衣基本都是通過走私進入中國市場的。走私者以極低的價錢從國外賣家手里獲得垃圾毛衣,一般情況下是以噸計算價錢的。
而以低價提供垃圾毛衣的國外公司看似無利可圖,實際上利潤驚人。因為許多國家都強制企業(yè)對垃圾進行回收利用,而這將花掉大筆的經費,所以各企業(yè)會給垃圾處理公司提供可觀的垃圾回收費。
這樣一來,向中國提供洋垃圾的公司一方面拿到了補貼,另一方面也從中國進貨商手中拿到一筆費用,同時還省掉了垃圾處理必需的費用。
批發(fā)商——
打著清倉的招牌批發(fā)
當洋垃圾毛衣走私進入中國市場后,走私者將貨物提供給了一級批發(fā)商,一級批發(fā)商再將這批貨物轉手給開有固定檔口的二級批發(fā)商。這樣的檔口是消費者可以在某些批發(fā)市場上直接看到的。
二級批發(fā)商在自己的檔口雇上幾個工人,經過簡單的去毛,熨燙或者換貼標簽程序,洋垃圾變身為了所謂的“清倉貨”、“跳樓價”、“進口貨”。因為身份的改變,洋垃圾毛衣此時的價格已經不再是按噸、按斤計價,而是按一件毛衣多少錢計算了,批發(fā)的價位一般是在每件0.8元~1.8元之間,這時的價格可以是走私者最初進貨價的十倍甚至數十倍。
零售商——
以國外名牌吸引消費者
有固定檔口的批發(fā)市場一旦形成,全國各地的銷售商就蜂擁而至。經過各種交通工具流向了各地市場,以0.8元~1.8元購進,以5~10元賣出,其中賣相較好的毛衣可以賣到20元以上。
這些洋垃圾毛衣一般流向安徽、河南、廣西等地區(qū)的小縣城或者農村,也有一部分流向了城市里外來工較為集中的區(qū)域。由于價錢便宜,而且常常號稱“外國名牌”,許多消費者很愿意購買。
利潤驅動了洋垃圾毛衣銷售
據該知情人士介紹,走私者、各級批發(fā)商、零售商,組成了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利益鏈,“他們個個都從販賣洋垃圾毛衣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
就這樣,洋垃圾毛衣經過國外垃圾公司、走私者、各級批發(fā)商、零售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賣到了消費者手中,不知情的消費者就將可能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衣服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 新聞鏈接
“水客”私帶舊服裝入境
東莞發(fā)現賣洋垃圾毛衣街,一些經過深圳口岸的“水客”則從境外“跳蚤市場”低價購買舊服裝、舊鞋后私帶入境,翻新后出售牟取暴利。昨天,深圳檢驗檢疫局向媒體通報了一起剛查獲的典型案例。
據介紹,當日羅湖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在羅湖口岸一樓入境通道查驗時,截獲了三大袋共計150多件舊服裝、118雙舊鞋。
當一個個行李袋被打開,一股刺鼻的臭味散發(fā)出來。執(zhí)法人員現場清點時發(fā)現,舊服裝、鞋類均有七成新,服裝以女裝為主,有些衣領、袖口粘有汗?jié)n,有些衣服沾滿霉斑;鞋墊則粘有污垢,鞋底底縫夾帶泥沙。
經初步調查了解,該批舊服裝、鞋類是貨主在香港“跳蚤市場”低價購買而來,未進行任何衛(wèi)生處理,由“水客”分批攜帶入境后翻新出售,牟取暴利。
近一個月來,羅湖檢驗檢疫局已先后截獲了多宗“水客”攜帶舊服裝、鞋類案件,此類案件正呈上升態(tài)勢,值得引起關注。(記者 汪萬里 陸勇 劉暢 通訊員 邢孔伯 朱錦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