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男子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傳宗接代的寄托所在,既然國家要求只生一個孩子,在這樣的觀念支配之下,生了男孩總是顯得更加如愿以償,雖然大多數(shù)人對此已經(jīng)不以為然了。
有這么一個典型的傳統(tǒng)家庭,兩代人一心一意想有個男孩,偏偏天不遂人意,生了個女孩,疼愛歸疼愛,總有些遺憾。一天奶奶說了一句話:囡囡,奶奶就你一個寶貝,就把你當孫子養(yǎng)了。大家也就此達成了共識:讓我家囡囡比男孩還強!從此,囡囡的玩具世界里更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小汽車而非洋娃娃,囡囡一直梳著齊耳短發(fā),從來沒扎過羊角辮,也很少穿裙子。耳邊經(jīng)常聽到是這樣的嘆息:“囡囡,你要是個男孩該多稱心呢。”
成人這樣的做法可能會造成孩子性別認同方面的問題。幼兒從來不停止對自我的探索,她知道并會說出來“我喜歡這個”、“這不是我要的”。幼兒對性別的認識是從自己的外形、所穿衣服、所玩玩具及成人的引導中獲得的。假如一個小女孩為她的漂亮裙子而自豪,又會得意地對一個男孩子說:“這個洋娃娃是我們女孩子玩的。”她的性別認同就非常好,因為她非常滿意并接納自己的女孩身份。囡囡的性別認同會如何呢?她是否會迷惑:“我到底是女孩還是男孩?”更因為成人重男輕女的態(tài)度,囡囡可能會不喜歡自己的性別。況且,囡囡作為女孩的天性如果被壓抑,對其人生而言,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的事。
更為嚴重的是,變性專家陳煥然博士指出,父母把女孩當男孩或者把男孩當女孩來養(yǎng),會人為地造成孩子心理性別上的混亂甚至扭曲,他所接觸的要求變性的案例中,30%是由此原因造成的。
其實,在引導孩子建立正確性別認同的前提之下,更應幫助孩子樹立兩性平等的觀念,比如女孩喜歡運動,就鼓勵她運動,使孩子懂得:喜歡就可以去做,并不因為他是男孩或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