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4月1日開始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已歷經多次調整,每一次都是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采取相應措施應對。從十年的數據來看,只有今年和1999年是在一年內兩次調高退稅率。
退稅率再提高1~2個點,可能會使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紡織服裝中小企業(yè)喘口氣,而對于以質量和品牌為主要競爭手段的大中型企業(yè)則是更好的發(fā)展機遇。目前國家尚未就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退稅率作出明確調整,比較樂觀的預期是從2009年1月1日起,退稅率從目前的14%提高到15%。
觀望氣氛濃厚
出口退稅的調整是一把“雙刃劍”, 國際買家也在關注中國的出口政策,一旦退稅提高,他們也必然會壓低買價。雖然出口退稅率上調了,但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國際環(huán)境壓力等因素還存在。紡織服裝出口企業(yè)關鍵還是要練好“內功”,提升管理水平,調整產品結構,提高自身的談判能力,加強聯系客戶的能力,用高附加值的產品提高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長遠發(fā)展。
今年9月以后,企業(yè)接到的國際訂單明顯減少,我們了解到,不少出口企業(yè)現在一般只有三個月的短期訂單。一方面確實在金融危機影響的傳導下,國際需求進一步萎縮,但也不排除國外采購商觀望中國政府的退稅政策調整幅度。
但是,出口退稅調整政策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商品價格的彈性,存在著不確定性。對于一些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出口商品,這1~2個點對企業(yè)的利潤率沒有太大影響;而對于競爭力比較弱的商品,由于降低出口退稅率提高而產生的利潤,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出口企業(yè)的接單能力和贏利能力,出口量未必會有明顯提升,企業(yè)利潤率也不會有很大改觀。17%的退稅率是最高點,國家政策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觀望可能讓企業(yè)坐失商機。
需求疲軟是暫時的
目前我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份額達到30%,當前國際市場萎縮現象是暫時的,對我國紡織品需求的趨勢沒有改變。正如中國紡織工業(yè)協會副會長許坤元所分析的,從國際市場看,中國紡織品在性能、價格、質量上都得到國際上大多數消費者的青睞和認可。而隨著歐美工業(yè)成本的上升,紡織工業(yè)將進一步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我國紡織工業(yè)仍將大有可為,國際市場對中國紡織品仍有巨大的需求。
1998~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變化
1998~2008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變化
新聞鏈接
出口退稅是指國際對出口商品在國內所征收的各生產環(huán)節(jié)累計間接稅(增值稅、消費稅)實行退還的政策。
在國際貿易中出口退稅不被視為貿易保護措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增值稅和消費稅等間接稅是對消費行為征收,而出口貨物并未在國內消費,因此,應免征或退還這些稅款;另外,出口貨物的零稅率可以避免國內國外雙重課稅。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其在出口退稅上的做法也具有典型意義,尤其可以看到它在實行增值稅后出口退稅機制運作上的成功。
英國、意大利、希臘等歐盟國家,以及新西蘭,均實行對出口貨物和勞務的零稅率政策。韓國出口退稅范圍較寬,除了出口貨物的增值稅,還對進料加工復出口產品退還進口關稅、臨時進口附加稅,特別消費稅、酒稅、交通稅、農漁村特別稅、教育稅等7種國稅。
在各國采取的出口退稅方式上,有些國家采用先征后退方式,而免、抵、退稅方式被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尤其是在歐洲。目前國際上實行增值稅的51個主要國家中,有31個國家采用了免、抵、退這一退稅方法。同時,免稅購買也是發(fā)達國家采用的一種重要的退稅方式,在出口退稅過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