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鼓勵服企借力資本做大品牌
在終端為王、產品同質化甚至是決策同質化的今天,服裝品牌競爭集中表現在對優(yōu)勢終端資源的爭奪上,終端的數量與質量已成為服裝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之一。隨著商鋪成本的逐年上升,拿下一個位置好、面積大的街邊店鋪,動輒需要上千萬元的資金,因此,品牌競爭越來越體現在整體實力的比拼上,特別是資金實力。
“融資難”一直是影響國內服裝企業(yè)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因素。“服裝產業(yè)已進入微利時代,僅靠服裝企業(yè)自身資金積累,很難支持企業(yè)做大品牌。”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指出,在新一輪服裝資本運營潮中,廣東服裝企業(yè)再也不能掉隊了。
自從2007年,七匹狼收購了愛都,百麗收購了森達后,更多品牌及渠道之間的并購將通過資本市場來完成。前兩年,雅戈爾出資1.2億美元,收購KWDASIA持有的Smart100%股權和KWD持有的新馬服飾100%股權,成為在收購資金及資產規(guī)模上中國服裝界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并購案之一。
王先慶表示,廣東服裝企業(yè)無論在商業(yè)資本、產業(yè)資本還是金融資本上均處于初級階段。在這一方面,政府應實施更多引導措施,扶持優(yōu)質品牌上市做大做強。據悉,雅戈爾、杉杉、紅豆等公司在上市之前,男西服年生產能力分別只有60萬套、30萬套、25萬套,但現在分別形成了150萬套、60萬套、57萬套的年產能,平均增長了約2.5倍。再如七匹狼2007年募資8億元資金專門用于銷售網絡的升級,這是一般企業(yè)通過原始積累無法比擬的。
二要:細分品牌搶奪準確目標人群
如今,注冊一個商標、設計一個LOGO就可操作市場的年代已經過去,品牌最核心的并不是企業(yè)有什么,而是根據需求設計產品、提供服務。“未來誰了解消費者,誰才能真正把品牌建設好。”比藍國際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李凱洛表示,流花服裝品牌發(fā)展應從傳統的單個品牌競爭向細分品牌集團化競爭轉變。比如七匹狼針對年輕人推出的馬克華菲和杉杉針對高端休閑男裝推出的瑪珂·愛薩尼品牌,“最終形成的是細分品牌搶奪準確的目標人群的競爭模式。”
另外,目前很多企業(yè)在創(chuàng)品牌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原創(chuàng)作品。UTA時尚管理集團總裁楊大筠認為,流花服裝品牌要學會應用國際流行資訊,并把這種資源應用到設計中去,這比僅僅從成衣展上借鑒流行的細節(jié)要重要得多。“消費者日趨追求產品的個性化與情感化,強調產品原創(chuàng)性已成為顧客消費的主流。”楊大筠指出,在這方面,中國越來越多女裝企業(yè)正在朝這個方向發(fā)展,并達到卓有成效的效果。
三要:重視技術標準 提高話語權
服裝價值鏈中的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研發(fā)、設計、品牌和市場渠道等無形競爭力。“誰抓住了價值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誰就抓住了整個價值鏈,誰也就控制了該行業(y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規(guī)劃司處長顧強表示,金融危機后,一個個國際知名品牌正把中國作為救命稻草,不斷在各類城市中顯現,它們通過技術合作、管理支持等手段與中國企業(yè)進行合營,逐步將中國服飾市場的份額進行刮分。LVMH集團、GUCCI集團、PRADA集團分別以130億歐元、25億歐元和17億歐元的年營業(yè)額死死把控著高端市場;另外,美國的GAP、西班牙的ZARA、瑞典的H&M、日本的UNIQLO、德國的C&A等國際服裝“快時尚”零售品牌加速入華布點,以“款多量少”為經營策略,大大沖擊市場。
顧強強調,要從政府層面重視技術標準工作,爭取有更多的中國技術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支持企業(yè)申請專利、實施專利,推進專利技術產業(yè)化。據悉,流花園區(qū)升級改造已納入越秀區(qū)商貿服務業(yè)“十一五”專項重點規(guī)劃項目,將通過產業(yè)鏈的整合,促進服裝產業(yè)的高端要素向流花商圈聚集,引導流花商圈從單一的服裝批發(fā)市場集散功能向設計、創(chuàng)新、品牌、營銷等高端元素的發(fā)展。到2020年,流花-礦泉服裝商圈將建成營業(yè)額達1000億元(含電子商務)、100家品牌公司總部聚集的“國際服裝時尚商都”。
相關鏈接
“勁敵”多面夾擊流花商圈現劣勢
中國近2000家各種類型的服裝市場中,近5年來,新增(包括改造)服裝市場的數量占70%,面積占85%。以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福建等地為代表的服裝品牌,都已逐漸壯大成熟,區(qū)域性的“豪強”割據一方。面對多面夾擊,不得不正視流花服裝商圈暴露出來的劣勢。
品牌不少但名牌不多
目前,流花-礦泉服裝市場雖然品牌不少,但真正能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牌不多。目前,廣東服裝缺乏“馳名商標”,生產基地很多是為全世界馳名品牌生產。據海關最新統計,2010年1~5月,廣東出口紡織服裝128.9億美元,同期增長15%,由此可看出廣東服裝對出口的依賴度。
點評:虎門有以純、松鷹;浙江寧波有杉杉、雅戈爾、羅蒙;溫州有報喜鳥、美特斯邦威。流花缺乏叫得響的領軍品牌,各產業(yè)群里的企業(yè)間主要還是低層次的相互模仿和抄襲,過于追求企業(yè)的“量”而忽略了企業(yè)的“質”,沒有著力提升產業(yè)群各企業(yè)的競爭力。
缺乏服裝專業(yè)技術人才
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流花-礦泉服裝商圈目前擁有34個服裝專業(yè)市場,室內經營面積60多萬平方米,從業(yè)人員5萬多人,日均人流量達20萬,年交易額在500億元以上。但設計人才是流花服裝企業(yè)中最為緊缺的,特別是有多年經驗、了解國際服裝市場潮流的服裝設計師。
點評:由于市場細分,服裝設計師也開始細分。廣州市服裝設計師協會會長李基海表示,目前廣東女裝、牛仔裝、童裝的設計師尤其缺乏,特別是童裝,懂得童裝市場、能從事設計的人才更少。
競爭無序同質化嚴重
流花商圈是自發(fā)形成的市場,雖生命力極強,但缺乏綜合規(guī)劃和各種配套設施。經過近20年發(fā)展,問題也逐漸顯現。如盲目重復建設,無序擴張,各自為政,這些都給市場的有效管理帶來了困難。有些投資著重眼前利益,以房地產建理念進行建設,沒有把經營要素融入進去,同質化較嚴重。
點評: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表示,流花服裝缺乏一個大氣的品牌會展場所,許多服裝城缺乏停車位等設施,這樣品牌建設就輸掉了一截。另外,目前流花的招商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利用地理優(yōu)勢把商鋪價值炒得很高,最后又將推高商圈內商位的經營成本,造成惡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