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網(wǎng)】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說興趣是快樂學習的種子,有了興趣幼兒才會樂學。在幼兒學習中我們教師通過運用有趣的方法,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1、激趣。幼兒對學習內容是否有興趣,關鍵是教師在幼兒學習活動前的激趣。如在大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淀粉》,老師出示一張大畫紙說:“小朋友,這原來是一幅漂亮的畫,可它被魔法師施了法術,現(xiàn)在什么也看不到了。”(小朋友很失望),這時老師馬上說:“但是,你們看,(教師拿著一個小瓶子),魔法師走的時候忘了帶走這瓶魔法藥水(碘酒),我們馬上把原來的畫變回來好嗎?”幼兒連聲說“好、好、好。”教師把碘酒噴到畫紙上,美麗的畫面出現(xiàn)了,小朋友先是瞪大眼睛,然后是歡呼。老師接著說:“你們想知道這幅畫的秘密嗎?”“想”,這時小朋友早已經(jīng)有了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望,紛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根據(jù)幼兒的心理,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語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是激發(fā)幼兒快樂學習的前提。
2、導趣。根據(jù)幼兒年齡小,控制力較差,注意力易轉移等特點,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情況,及時導趣,及時注入快樂,讓幼兒重新燃起學習的熱情,達到樂學的目的。如在角色游戲“商店”中,有些幼兒扮演顧客,開著不同的車子去“采購”,一段時間后就在一邊聊天,老師看到后說:“各位顧客,你們的車子是不是漏氣了,老師來幫你們充點氣吧。”說完便做出打氣的動作,被老師點到身體的幼兒馬上站起來,繼續(xù)加入了游戲的行列,嘴里還發(fā)出“突突突”“笛笛笛”的車子聲音,這樣重新激起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3、延趣。幼兒學習大致分為有意學習和無意學習兩種,平時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幼兒的有意學習,這種學習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變得欠持久,但只要教師善于延趣,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是有增無減的。如在大班的語言活動中,教師正有聲有色的講著童話故事《一只想飛的貓》,這時,從窗外飛進一只美麗的蝴蝶,小朋友馬上把注意力轉到蝴蝶身上,有的小朋友伸手想去觸摸它,有的小朋友說:“這只蝴蝶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