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的服裝店不足10平方米,一個試衣間、兩塊裝飾掛面、三條貨架,小店已經(jīng)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店內(nèi)原本還有個“模特”,由于太占空間被“驅(qū)逐出境”。“除了兩邊的墻面上能展示一兩套服裝外,其他的衣服只能都‘窩’在貨架上。”她郁悶地說,“服裝只有穿在身上、搭配起來才好看。如果沒有展示吸引眼球,顧客根本不會進店看其他的。”她只好在自己身上“開發(fā)”利用空間,將需要展示出來的衣服穿起來。
“有些人就喜歡買我身上的衣服。”另一服裝小店的店主苗苗說。她偶然會挑件店里的衣服套在身上,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少人就是看中了她身上的那件衣服。苗苗的身材很勻稱,又比較會搭配,是個十足的“衣架子”。“其實都是一樣的,但顧客就是覺得我這件要好些。”她不好意思地說,“后來我就專穿店里的衣服,平均一天要換五套。”
隨后,記者走訪了新民眾樂園、大漢口、萬達等幾家服裝小店集散地,除了部分大店鋪外,絕大多數(shù)小店都沒有模特。不少老板表示,自己就是活模特,既能節(jié)約空間又起到了展示的作用。